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

我質疑周融造假


保皇陣營朋友說,近來忙著為「反佔中」交數,若街站不夠Quota,甚至要作簽名(Whatsapp 留言:「簽幾百個,你估易 o架」)。這類造假,周融當然不會承認存在,除非我朋友出賣組織挺身作證,很難釘死他們。


幸好,質疑方法倒是有的。首先請在 0 至 9 之間,隨意選一個數字。


你的答案是「7」嗎?


研究顯示,若問一大班人這問題,答案分佈不會平均,尤其是「7」的次數特別多,而很多人會避開「齊頭數」如「0」和「5」。如此便出現吊詭情況:太刻意地隨意,結果反而絕不隨意。


2009年伊朗總統選舉,艾哈瑪迪內賈德「大熱」勝出,儘管外界普遍認為選舉造假,在極權封閉社會,查證極為困難。兩位大學研究生運用上述「隨意吊詭」概念,檢驗四個候選人在全國29個省份的得票官方數字。假如投票沒有造假,每個候選人票數的尾數,理應是隨機數字,由 0 至 9 大致平均分佈,各佔約10%。但實際結果,「7」的比重幾乎是預期雙倍,換言之,數字不似隨機產生。這當然不足以證實造假,但起碼可以說,票數有陣陣魚腥味。


怎樣用類似思路,檢查周融那一百幾十萬簽名?我在此預言,每張「反佔中」簽名名單上的姓氏必然分配得很均勻:陳、李、張、王、周…但根據網上資料,香港有十份一人姓陳,周融的簽名數字龐大,理應反映香港整體人口姓氏分佈吧?一般造假者,也不敢在簽名紙上填上連續十個「陳」,因為看來很「假」,但其實在龐大樣本中,有連續的「陳陳陳陳…」、「王王王王…」出現是完全正常,若果無才是可疑。周融夠膽公開這些數據嗎?


很多人怕數,但一點點數學觸覺,對批判思維非常有幫助,這就是「How Not to Be Wrong: The Power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」的主旨。從消閑閱讀角度看,這本書頗厚,內容亦涉及香港中學課程以外的數學概念,遇上難明章節我會跳過,集中看書中眾多故事,趣味性不減,例如:找到買公營獎券必勝法門的專業「投資者」、紅極一時的聖經密碼奇蹟、何以間中趕不上飛機是好事(與安全無關)、千萬不要相信連續十個星期寄給你準確預測的股票經紀、你的鄰居是恐怖份子的可能性、曾有研究證明癌症引致人吸煙(對,不是證明吸煙致癌)等。


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出現在引言部份。二次大戰時,美國空軍研究如何改良戰機防彈能力。加強裝甲有幫助,但也加重負荷,會減低靈活性兼提高耗油,所以不能濫加。空軍統計回航戰機中彈位置分佈發現,機身彈孔密度最高,引擎則最低,明顯是應在機身加裝甲吧?統計部數學家卻一語道破:剛剛相反,由於數據只包括安全回航的戰機,沒包括被擊落的,要加強保護的部份應是引擎,正因為引擎受損最致命,能回航的戰機才較少在那裡中彈;正如在醫院裡,腿部中槍傷者比胸部的多,因為後者大多去了殮房。這個現像正被稱為「倖存者偏差」(Survivorship Bias)。

你會問:這樣不是教精周融嗎?我不擔心。第一,那班人不看蘋果;第二,你看他們的質素,連立法會博士議員的學位都來歷不明,看得懂這本書嗎?第三,就算懂,就讓他們發散人手檢查、修改那一百幾十萬簽名,想起也心涼——當然,這是假設這班人仍有些少廉恥,造假造得專業。

原文刊蘋果日報「What We Are Reading」專欄,本文為加長版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